5毛钱的触动与27年的坚持——一位乡村走出的“慈善之星”的捐资助学路
寒门,如何才能出“贵子”?
作为一名曾经的“农村娃”,喻友旺心中的答案始终是教育。“要实现‘鲤鱼跳龙门’,关键还是得靠教育。”他说。
他把目光投向正在校园中求学,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者突遭变故而导致生活拮据,甚至面临辍学风险的学子们,希望通过捐资助学等方式,“建起一座座桥”,让青年学子能够跨越困境,走向远方。
这样坚持,始于1993年。如今,已延续逾27年,资助1万多名学子,累计捐资6000余万元。
5毛钱的触动
走上公益之路,最初的“触发点”是一个关于5毛钱的故事。
来自武汉新洲区曲背湖村一个贫困家庭的喻友旺,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是1978年,他读高二。有一次,因为要交5毛钱的资料费,但家里拿不出来,母亲只好出门借钱,先后去借了几家,但邻居家也都不宽裕,很难借到。
最后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以米代钱。这样就意味着,家里原本不多的口粮,又要为他省出来。
米袋沉甸甸的,心里,也沉甸甸的。背着一袋米走在返校的路上,16岁的他难以忍住泪水。
“那时,就暗下决心——等以后挣到了钱,一定多多伸出援手,努力不让家乡贫困的孩子因学费而犯难。”多年后,喻友旺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旧红了眼眶。
这样的一个朴素的念头,在心中生根。
1993年,辞职下海的喻友旺因为在武汉承包工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万元。那时起,他开始走上公益的道路。
得知邻村一户郭姓人家为了供孩子上学而偷偷卖血,他赶上几里路找上门,送上学费。在郭家破旧的土坯房中,他许下承诺——“以后你孩子的学费我来承担,有任何困难只管跟我说,别做傻事了。”临走时,他特意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村中一户邻居家中有两个孩子,成绩都很不错。但因为家人生病家庭困难,家人准备抓阄决定让哪个孩子继续上学。听说情况后,喻友旺主动伸出援手。“再难,也不能让孩子辍学。我出学费。”他反复叮嘱。
公益助学的征程,再没有停下。
他时常想起高二那年母亲借钱归来时满是愧疚的眼神,也更加坚定了“多帮一帮贫困学子”的信念。
一年又一年,喻友旺捐资助学的事迹也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晓。从家乡新洲区,到武汉市,再到湖北省,他的帮扶范围不断扩大。有人慕名前来求助,核实情况后,他总是及时提供帮助;他还主动关注媒体和网络平台中的相关信息,尽力向贫困学子提供援助。
27年间,为了捐资助学,他先后前往黄冈红安、孝感大悟、宜昌五峰、咸宁崇阳等30多个县市,并联合教育部门等,在多地发放助学金。
“我是个‘农村娃’,能有今天,得感谢这个时代,也有义务去回报社会。能做的有限,但尽可能多做一点,多帮一点。”他说。
没有豪言壮语,行胜于言。
“抠门”的公益人
27年间,喻友旺累计捐资已有6000余万元。
但熟悉的人说起喻友旺,印象最深的一个关键词是——“抠门”。不过,“抠门”,从来不是在公益事业中,而是对他自己。
他有一块手表,已经戴了10多年。朋友说,“你现在有钱了,每年还捐出那么多钱,早该换一块了”。他笑着回应:“手表还不是用来看时间,这个还好用着呢。”
他目前担任一家建设集团的董事长,但公司的人都知道他“不讲排场”,开的车已经买了超过10年,一直也没有换过。他的家人告诉记者,连买衣服,喻友旺都不愿有过高的开销。“不要买什么成千上万的大牌,没必要,几百元的衣服就已经很好了。”他说。
不太了解喻友旺的人,看到他每年的捐资助学金额,会以为他特别有钱,每年捐出去的不过只是一小部分。“实际上我就是工程建设的项目负责人,通俗来说就是‘包工头’。”喻友旺笑着说,“除了有的工程尾款还没有结,以及家里的一些开销之外,这些年我几乎捐出了全部的家当,没有什么存款。”
对公益事业十分“阔绰”,对自己却格外“抠门”,甚至不惜倾其所有,支撑他从事公益助学的动力,除了自己往昔的求学经历之外,还有什么?
“老喻就是一个特别简单和纯粹的人,他把做好事当成了自己的全部追求,这么多年了,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能帮到别人,他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他的一个同乡好友说。
和记者的交流中,这样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打开了话匣子,他滔滔不绝——他资助的一名大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了奖学金,特意从奖学金中拿出一部分钱捐给刚入学的贫困新生;一名受助学子,平日里总是省吃俭用,但她的辅导员透露,在学校里的公益组织开展募捐活动时,她总会把省出来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有的受助学子,参加工作之后,也开始主动从事捐资助学……
这样的“爱心传递”,让他觉得格外开心与知足。
2012年5月,喻友旺收到一条特别的信息。发来信息的,是我国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正在中国地质大学就读研究生的陈晨。信息中写道:“谢谢喻总,5年来我一直很努力,常怀感恩之心,今天我以登顶珠峰的成绩向您汇报。”
短短的一条信息,喻友旺读了很多遍。
其实,因为资助的学生太多太多,当时,他并不知道陈晨也是受助对象之一。欣喜于学子的成长,他回复了一条信息:“孩子,我跟你一样高兴,祝你登得更高,做得更好!”
咬紧牙关的坚持者
捐资助学,每年投入巨大,并非没有遇到困难。
有时,市场的行情不景气,项目较少;有时,工程款结算不能及时……但27年间,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捐资助学始终是喻友旺不变的坚持。甚至,为了助学,他有时还要向朋友借钱周转。“最多的时候,借的钱有300多万,就是为了资助困难学子。”他的一位朋友介绍,事后许久,才知道他借钱的真正用途。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企业停工停产数月,损失巨大,确保员工们的工资发放和公司的运转,面临很大压力。有朋友劝喻友旺:“已经助学几十年了,做了很多事了,因为疫情暂停一下,大家也能理解。凡事总有个尽头。”
但“老喻”并不愿意给捐资助学路划上句点。
他向记者讲起8位贫困生的故事。那是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告诉他,位于武陵山区的建始县有8名学子的家庭较为困难,正为生活费发愁。“当时资金很紧,太难了,没有当场答应。”喻友旺说。
当晚回家后,他却辗转难眠——真的困难到连8个贫困生都资助不了了吗?不是说过只要自己还有口饭吃,就要尽可能多帮帮贫困生吗?
第二天一早,他打去电话:“把那8个孩子的银行卡号发过来吧,我给每个人打3000元助学金。”
公司复工复产后,经营慢慢恢复正常。尽管与往年相比较为困难,但他还是继续助学。
2020年8月底,他向位于武汉的洪山高中捐款40万元;9月初,他又向潜江中学和广华中学捐款5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以及奖励高三年级的优秀班主任和老师……这也是他在公益路上的新探索——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心和培养,充分激发老师们积极性,最终受益的还是贫困学子。
大疫之年,捐资助学的名单依旧还可以列很长很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助学启智工程理事会执行会长聂德媛是喻友旺的老朋友。她介绍,2020年之前,连续8年来,喻友旺累计捐款12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12人。“2020年,他又资助了40名学生,每人3000元。”
27年间,喻友旺已累计资助超过万名贫困学子。潜江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陈华,曾担任教育局局长,见证了喻友旺在捐资助学中的热情与投入。“他是一个特别‘正能量’的公益人,为了教育事业,一直默默奉献、付出。”
在喻友旺的带动下,身边的许多朋友也投身公益事业之中。爱心不断汇聚,为更多学子的求学路点亮希望。致力于公益,他也先后获评湖北省首届十大慈善之星、感动荆楚十大新闻人物、武汉市道德模范等殊荣。
他感念于社会的肯定与“共振”。2009年,长期从事公益事业的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了解到喻友旺的事迹后,主动联系开展基建合作。“他说,你做慈善都这么投入这么认真,我相信你的人品和你的工程质量,你的工程做多了做大了,就有更多的力量做慈善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喻友旺感慨不已。
他最为欣慰的事情,则是见证了受资助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并不断成长。“这些年资助的贫困学生中,没有一个违纪违法的,没有一个因为贫穷而走上犯罪道路……”这,同样令他感到骄傲。
“以后,还是要继续尽自己所能,浇灌顽强的种子,开出梦想的花。”展望未来,喻友旺说。
那个曾经背着米袋行走在乡间路上的少年,如今两鬓渐染风霜。
但在公益的道路上,他依旧矢志向前。